您现在位置: 网站首页 > 乡镇动态

文昌镇:非遗竹编进校园 传统文化润童心

发布时间:2025-04-23 15:09 来源:文昌镇人民政府 浏览:
【字体大小:

经纬交错间,指尖编织忙。4月23日上午,文昌镇开展“非遗竹编进校园”活动,邀请市级非遗传承人陈先林走进镇公办幼儿园,为孩子们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传统文化体验课。

陈先林是宣城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——皖南竹编技艺(新滩稻箩)的代表性传承人。活动现场,陈老通过生动的故事讲述了新滩稻箩的历史渊源,传承至今的竹编技艺背后,是一代代的手艺人对乡土文化的执着坚守。他展示了新滩稻箩、竹篮等传统器具,孩子们围坐一圈,好奇地触摸着细腻的竹篾纹路,惊叹于“一根竹子变宝贝”的神奇。

在教学环节,陈老耐心演示了“破篾”“起底”“编织” 等基础技法,孩子们在老师和志愿者的指导下,尝试用竹蔑编织简易的扇面。尽管动作略显笨拙,但专注的神情中透露出对非遗技艺的浓厚兴趣。“前期我们幼儿园结合文昌竹编历史文化故事,布置出了竹编历史小巷和竹编功能室,今天孩子们能近距离向传承人学习,正是课堂延伸的生动实践。”文昌镇公办幼儿园园长介绍道。

“非遗进校园不仅是教手艺,更是播撒文化传承的种子。”文昌镇文化站负责人表示,此次活动旨在让小朋友近距离感受竹编技艺的魅力,培养对文昌传统文化的认同感。据悉,文昌镇现有竹编非遗项目2个,其中市级非遗1个(新滩稻箩)、区级非遗1个(沿河竹编),全镇现存竹编手工艺人五百余人,年产值约七十万元。

下一步,文昌镇将持续推进“非遗+教育”融合工程,计划在全镇中小学、幼儿园设立“竹编小课堂”,邀请非遗传承人定期授课,让更多青少年在动手实践中领略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,为非遗传承注入青春力量。(阮景超)

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

*正文:
验证码: captcha

网友评论列表

    暂无网友评论
分享
Baidu